原标题:《大闹天宫》文献展 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卡通孙悟空
每代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位“孙悟空”的形象。在60后、70后眼中,孙悟空的形象来自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彩色长动画片《大闹天宫》;80后、90后的童年中,86年版《西游记》中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;到了00后、10后,他们又有了张纪中版的《西游记》以及破十亿票房的《大闹天宫》,张卫健、吴樾、甄子丹等也因出演孙悟空人气大涨。而在济南,《大闹天宫》文献展的举办也令泉城掀起了一股“悟空热”,众多市民纷纷前往,共同回忆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卡通明星“孙悟空”。
大小荧屏上,“孙悟空”忙得不亦乐乎,而在泉城,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长清校区美术馆举办的《大闹天宫》文献展也再次激起了人们对“孙悟空”的热情。1964年上映的《大闹天宫》已走过五十个春秋,此次文献展以时间为线索,全面展示了动画片《大闹天宫》的动画造型设计、线稿原稿、分镜头手稿、动画赛璐璐片、影片宣传资料等原始文献百余件,直观地呈现了一部经典动画片的创作过程、历史价值及其时代影响。参观者可以从民国时期至今的插图、连环画、火花、糖纸、烟标、磁卡、手绢、织绣等载体中,了解到孙悟空在每一阶段的形象演变和发展。其中,民国时期西游记题材的香烟牌子、张光宇1945年绘制的《西行漫记》等,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。《大闹天宫》的原画手稿和赛璐璐片更是首次展出。“孙悟空”的到来掀起泉城众多粉丝怀旧潮,虽然是在偏僻的长清办展,依然没能阻挡大批参观者前往。看着一张张惟妙惟肖的《大闹天宫》原稿,人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“重逢时刻”,以这种特殊的方式“致青春”。据悉,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。
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介绍,为了创作《大闹天宫》,万籁鸣、万古蟾兄弟远赴北京、山东、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绘画、雕塑、建筑等资料,参考了中国京剧的脸谱和动作设计人物造型和动作完成。“在《大闹天宫》之中,万氏兄弟完全摆脱早年的迪士尼视觉风格,采用了国画及传统视觉元素组成的造型设计和画风,声音上则是结合了戏曲的念白和锣鼓。”该片不仅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雄伟的丰碑,创作的孙悟空形象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人心的、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漫形象。除了《大闹天宫》,他们还创作了《铁扇公主》、《渔童》、《人参娃娃》、《猪八戒吃西瓜》等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动画影片,被国际动画界称之为“中国学派”。
山东省文联主席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,《大闹天宫》是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峰,是中国神话作品、中国艺术语境与西方电影技术、西方现代艺术借鉴的完美结合,是中国艺术家高度文化自信的典范。可惜这些优秀的艺术创作精神没传承下来,失去了民族传统与国际语境也就失去了话语权。今天文献展的意义在于对动画艺术创作、创意与创新的反思。顾群业介绍,之所以选在《大闹天宫》上映五十周年之际举办文献展,正是希望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回顾,唤起社会对于“文化基因”的关注和思考,厘清历史发展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,激励中国动画人早日实现“中国学派”动画的复兴和超越。
继熊猫、花木兰等中国元素被好莱坞奇思妙想拍出《功夫熊猫》、《花木兰》等电影,并成功征服国内观众后,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接轨,继而走向国际、重拾往日光辉,成为国内动漫影视行业的一大考验。对此,顾群业认为《大闹天宫》五十年来不断演绎的过程可以提供很多借鉴意义,从万氏兄弟孩提时代自创的皮影戏《孙悟空跳出如来佛掌心》开始,到1940年代孙悟空的卡通形象在《铁扇公主》中首次亮相,再到1960年代的《大闹天宫》,直至2012年3D版的《大闹天宫》,可以说,对孙悟空“大闹天宫”故事原型的不断演绎,贯穿了整个中国动画的百年发展史,凝聚了中国动画拓荒者万籁鸣以及几代动画人的心血。“追溯《大闹天宫》的成长史,可以总结为一句话,叫做:用自己的故事,塑造自己的形象。”顾群业如是说。
顾群业评价,这次展览不仅“接地气”,更具学术高度。《大闹天宫》文献展的价值和意义,并不在于大量藏品的集中展示,也不是为了“怀旧”,而是以《大闹天宫》这部经典动画片为案例,对中国动画的发展现象、进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,并初步建立了理论研究的框架。展览同期还举办了由动画研究学者李保传、动画史料收藏家刘峻、一线动画人苏庆主讲的《产、学、研——动画专业学生应关注的三个问题》、《张光宇与孙悟空》、《奇思化麟笔,有幸动画缘——奇麟笔的动漫从业历程与创作》等学术讲座,从文化史的视角全面梳理经典动画的历史价值,为“中国学派”在当下的发展注入理性思考。
延伸阅读:
《大闹天宫》曝内幕 曾因甄子丹称要改剧本停工
《大闹天宫》曝情梦剧照 解读悟空与狐妖动人友情
《大闹天宫》被指乱改原著 铁扇公主成玉帝妹妹
郭富城谈出演《大闹天宫》牛魔王:有意大利风范
《大闹天宫》cosplay盛大开启 全民火热报名中
(责编:沈光倩、吴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