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“三国”群雄被用烂 近百款手游叫“主公”
“三国”题材是我国游戏行业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宝库,近十几年来,三国群雄们悲壮的事迹被游戏开发者们咀嚼了一遍、又一遍、又一遍、又一遍。1998年左右,时任智冠董事长的王俊博先生就指出:“公司游戏立项的时候,就只看三个题材:野球(就是棒球)、武侠、三国”——当然王先生说的是我国台湾地区,搁在大陆,野球是没戏了,就只剩下武侠和三国了,可武侠总不能生造,知名作品又要版权——这好歹是一种进步——这就只剩下没有人会跳出来要版权金的三国题材了。但三国虽好,被用了100多万次后,恐怕凡是带褒义的词汇都已经被组合过了。开发者面对如此纷杂的同类产品,是很难想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名字的。
桃园三结义
但事情正在起变化。
变化来得很快——我印象中是今年下半年,越来越多的游戏名里出现了“主公”这个词,比如网易有《主公莫慌》,西山居有《变身吧,主公》,巨人有《主公不可以》。当然这些主公无一例外是三国题材。这个别称很有意思,跟主流的“XX三国”完全不一样,却也能让人轻松联想到三国。
但为什么一提到“主公”,大家都会联想到三国呢?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,于是我们请教了在中国古代史方面造诣颇深的马伯庸先生。
亲王表示:
“主公”一词,当始于东汉后段。三国志里有“然今主公始创大业”、“卿才具秀拔,主公相待至重”、“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” 等语,此后诸代均偶有提及,只是不多。宋元杂剧开始变成古装戏专有词,无论唐宋汉晋三代剧本,都用主公。至明大盛,非正式场合幕僚向第三者称呼上峰。
对此,有热心网友给出了补充,名为“张静是小狸花”的朋友表示:和“主公”有关的似乎还有“明公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破虏讨逆传》里有提到这种用法。对比看的话,同样以公尊称,一来此处“主”表从属关系,二来这里是用于和对方直接对话的时候。但到清代小说《说唐》的时候,直接对话也称“主公”了。”
然而,有游戏从业者一语道出了更为现实的答案:
“显然是因为《三国杀》嘛。”
先不说主公这股风到底是从哪刮来的,不可否认的是,相较“三国”,“主公XX”明显更有画面感,加个动词(比如“不要”),就有活色生香的画面,更适合从业者发挥想象力。但短板也在于画面感过于鲜明,容易直接印在用户脑中,只要有一款产品成功了,同一时期很容易让人把所有竞品都混淆成同一个游戏,也就是说,“主公”这个词儿市场承载量是有限的。
此外我们注意到,有的业者看到市面上有《放开那三国》,就也推出一个《放开那主公》,十分朴实,但这种生搬硬套的思潮也不是全无弱点。你要说《三国志》《真三国无双》替换成《主公志》和《真主公无双》,倒也还说得过去(后者甚至是个好名字),但《啪啪三国》就不太能硬改了,就更别提还有《水煮三国》《怒斩三国》《狂斩三国》……
在调查的过程中,从各渠道下载了绝大部分带有“主公”的游戏,意外发现如果将所有主公游戏放在一起,居然能连成一个粗劣的小故事——空口无凭,你可以从下面这张图里感受到几十家厂商彼此之间的默契:
冰山的一角 这些手游都叫“主公”
原标题:“三国”群雄被用烂 近百款手游叫“主公”
这么看可能有些不直观,于是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蛇形图:
蛇形主公图
这张图片最后有两个“变身吧!主公”,实际上是来自两个不同平台的同一款产品。而我们希望籍此展示主公的“二阶段变身”
你看,这些名字串下来,也算是个有起承转合的故事,其故事性甚至大于绝大多数国产网络游戏的剧情呢。但如果三国只有主公,也万万不美,主公能起势,除了“够狠”、“义气”之外,最重要的还是“兄弟多”(见《古惑仔》)于是这时我们发现有一些产品走上了另一条路,与“主公”们共同构成了三国生态链:
是不是有点眼熟?
我们甚至还发现了反派路线,就像你看到的那样,无论从图标还是游戏名称来看,反派们的刻画比较负面,反映出“顺主公兴,逆主公亡”的昭昭天命。
反派?
当然,综合来看,主公依然是最忙的,也最为广大业者喜爱。这里面当然有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——到底是用户呼唤主公,还是主公多到已经可以影响用户的喜好?从游戏行业的角度而言,“三国”题材天然具备优势——用户认知程度高,省去了很多交代背景的功夫,比如说故事情节完整、搞个长坂坡关卡大家都知道、战力等级清晰,二爷就是比文丑能打。自打十年前,游戏行业就在讨论“三国题材能吃多少年”,讨论了这么多年,现在的进化就是游戏的名字从“三国”换成了主公。所谓“手游行业需要创新”,这是手游大佬喜欢说的一句话。另辟蹊径,不落窠臼的取名则正是这种创新的体现。在业者的不断创新下,主公与貂蝉,曹操与吕布,共同构成了充满铜臭的瑰丽三国画卷,我想,这大概就是这个行业前进的源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