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愤怒小鸟裁员警示:转型有风险,开发需谨慎
在端游时代,一款游戏的爆红往往能够让一个公司成为行业翘楚,但在手游领域爆红之后却往往只有一个结果:游戏红而公司不红,公司发现单靠手游无法撑起高估值,多元扩张,最终陷入困局。
最新的受害者来自诺基亚的故乡芬兰,近日《愤怒的小鸟》开发商Rovio宣布裁员110人,并将关闭位于芬兰坦佩雷市(Tampere)的一间游戏工作室。在手游概念如火如荼的今天,曾经领头羊的遭遇或许将让行业冷静下来,在爆红之后如何维系将成为手游公司最需要的思考内容。
残酷的事实是,据Rovio财报显示,该公司2013财年利润同比下降50%。
急于扩张,埋下隐患
两个月前Rovio的CEO Mikael Hed曾在其公司网站上发表即将裁员的声明,他宣称将最多裁汰130名员工,占公司总员工数的16%。Mikael Hed在声明中写道:“我们太注重发展的速度而不是现实了。我们需要简化企业结构。”
Rovio2012年员工人数为500人,2013年增至800人,但此时移动游戏的背景却正在从付费游戏(典型代表为最初版的《愤怒的小鸟》)开始转向免费增值游戏(典型代表为《糖果粉碎传奇》和《冰雪奇缘》),Rovio却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。这家相对庞大的公司在芬兰是个异类,近日因《迷失之地》收到关注的芬兰手游公司FROGMIND只有三名员工,而营收是Rovio 4倍以上的另一家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也只有140名员工。
Rovio员工众多是因为它不是一家单纯的游戏开发公司。2012年,Rovio Games改名为Rovio Entertainment 并进军动画和电影的传统娱乐产业。除此之外,Rovio的业务还包括文化用品、服装、书籍、周边产品、主题公园等。《愤怒的小鸟》授权的苏打饮料也将登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。
但事实证明,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对于一只刚刚起飞的小鸟来说确是累赘。
单靠手游难生存
Rovio做出多元化选择也无可厚非,毕竟在手游时代,像端游公司单靠一款爆红游戏就能吃遍天下的可能几乎并不存在。
Rovio首席财务官Herkko Soininen坦言,经过三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公司正面临一个瓶颈期,小鸟题材依旧是发展的重中之重。可是事实证明,Rovio不该把全部的元宝押在愤怒的小鸟身上。
Rovio总共发行了18款游戏,其中有12款都是愤怒小鸟系列的。《愤怒的小鸟》之后,Rovio没能推出其他爆款游戏,创新的缺失也是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。毕竟,手游行业是一个典型的,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。
这也给国内游戏公司敲响警钟。以触控科技为例,《捕鱼达人》大获成功之后,就再也没有在游戏开发上掀起新热潮了,反而开始在代理方面发力。触控科技陈昊芝曾表示,当一个团队脑子很清晰的时候,应该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,不能既想做研发,又要做运营推广,最后就会发现什么都需要钱。
Mikael Hed今年10月曾表示,Rovio将围绕“游戏、媒体和消费者产品”展开重组,认为这三项业务最有增长空间。
2013年Rovio加大在新游戏、ToonsTV卡通频道以及《愤怒的小鸟》主题电影领域投资,这也是导致其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。据统计,47%的Rovio营收来自消费者产品部门,其中包括衍生玩具、图书以及其他授权产品。
逆向IP难于上青天
腾讯科技曾报道过Rovio“以鸟生鸟”的孵蛋哲学。Rovio品牌营销副总监海杰瑞如是表示:“Rovio当下所做的一切都在构建生态系统和分发渠道,让Rovio可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赚到更多的钱,然后再投入一点继续生态循环。”
可是,现在看来,问题的关键在于“以鸟生鸟“的最始祖的那只是否足够强大,能繁衍出高质量的后代。
《愤怒的小鸟》系列游戏在APP Store排行榜上越飞越低,其“成为迪士尼一样的娱乐帝国“的梦想也渐行渐远。比起米老鼠、唐老鸭、白雪公主、小熊维尼等丰富的卡通形象,小鸟系列的角色越发显得数量少、形象单一、缺乏故事性。因此,难以长时间吸引消费者,保持用户粘性。用户审美疲劳也是可以预见的。
游戏取得成功后,借助游戏本身的名气,贩卖周边产品、开发相关领域的这种模式被称为“逆向IP“。这种运营模式显然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不过目前尽管国内能熟练运作IP的厂商很多,但是能够做到以游戏本身来创造出一个出色IP的厂商却是屈指可数。Rovio能把《愤怒的小鸟》做到今天的水平也实属不易。